“数智赋能未来教育”, F0701年会来了!
“未来教育峰会—教育信息科学与技术(F0701)2023年会”
于1月7日 线上举行
本次会议以“数智赋能未来教育”为主题
专家学者为此献策
会议聚焦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问题、重大问题与关键问题,旨在探索教育科学研究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副司长张国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副主任何杰,武汉理工大学校长杨宗凯,华中师范大学校长郝芳华,浙江大学副校长何莲珍以及来自相关领域的专家代表应邀出席。
张国辉指出,党的二十大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一体部署,为推动教育现代化和教育数字化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教育信息科学与技术研究方向的开辟为教育数字化转型和教育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助力,但该领域仍存在技术融合教育过程中产生的理论与实践难题。研究者需要继续在理论技术突破和产学研协同上下功夫,以教育信息科学研究推动新技术赋能的教育生态变革,为世界教育改革创新贡献中国智慧。
何杰回顾了F0701设立与发展的过程,认为本次会议主题深刻契合了F0701项目的开设初衷与发展理念。针对进一步推动教育信息科学与技术研究工作,何杰表示,要做好教育科学研究的顶层规划工作,做好教育科学研究的原创性、基础性探索工作,做好教育科学研究的多学科交叉攻关工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将继续同教育部开展合作,为教育信息科学与技术项目申请者提供资助
杨宗凯在致辞中从战略导向、问题导向和技术导向三方面阐明了“人工智能+教育”对教育创新改革的重大意义,并提出,可以通过构建人机互适教育新范式、关注基础理论研究与关键技术革新、加大协同创新和开放共享,推动各领域专家集成攻关,解决制约人工智能赋能教与学的纵深发展和推广应用的规律认识不清、落地能效不足等问题,助力中国教育在百年未有的大变局中变轨超车。
郝芳华谈到,融合“人工智能+”的教育教学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是助力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重要动能和关键突破口。华中师范大学通过打造数字华师,在国内率先组建成立人工智能教育学部,开展了人工智能与教育、心理、体育、文学、艺术等多学科交叉,形成了多层次、多类型的培养体系,在教育信息科学研究领域和智慧育人生态取得了显著成效。未来,华师将继续以智能教育创新彰显大学责任与担当,为教育现代化事业贡献力量。
专家报告环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吴国政处长、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院院长郑永和教授和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副部长、教育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及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刘三女牙教授分别作报告。
专题报告环节,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院长文继荣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大数据学院执行院长兼信息与智能学部副部长、认知智能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陈恩红教授,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上海高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吴飞教授,重庆邮电大学副校长、大数据智能计算示范型国合基地负责人王国胤教授等多位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报告交流。
本次会议还开设“人工智能与教育”“教育规律与学习认知”“学习资源与知识生产”“教育新型人技环境”“智能教育评价”等分论坛,来自人工智能、计算机、教育学、心理学、脑认知等领域多位专家学者进行了研讨交流。
闭幕式上,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夏立新表示,本次年会体现出新使命、新融合和新发展三大特点,指明了教育科学发展的广阔前景,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术论域。未来的教育信息科学研究应立足国家新发展阶段的目标,体现智能时代的教育创新核心,进一步发展数据驱动、技术赋能教育的研究范式,更加注重循证研究和教育规律的探索。
本次年会由我校和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主办,教育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武汉智能教育产业技术研究院、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未来教育专业委员会承办,共有3.3万人次观看了年会直播。
以智能为教育赋能
使科技与育人融合
让未来为教育注入活力
让教育为未来增添希望
发展“人工智能+教育”
助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
华中师范大学在路上
强烈推荐
▼像素华师!▼
简单的色块
拼画出你未曾见过的华师
从一格格陌生的像素
到熟悉的华师校园图景
不变的是对华师的回忆与情怀
彼此见证 最美时光
▼传承中华经典,华师人斩获9项全国大奖!▼
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
中华文化的魅力
不断感染着每一代人
纵然此次大赛落下帷幕
但中华文化的号角依然响亮
对于它的热爱与传承
将从心底永远伴随我们
华中师大宣传部融媒体中心
编辑:刘桢桢 莫静薇(实习)
文字:党波涛
制图:图片来自往期推送责任编辑:毛军刚审校:钟文锐投稿邮箱:huadaguanwei@163.com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